欢迎访问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网站
孙中山纪念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25)
新时代,纪念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馆将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发展为要、服务为本的方针和原则,进一步挖掘景区文化,发挥景区文化优势,服务景区旅游发展、服务全市文化建设。我馆将采取有力举措,将孙中山纪念馆的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我馆将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委改革决策部署,围绕推进景区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紧扣市委提出的发挥钟山风景区“五大功能”定位和要求,结合景区实际,抢抓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四新”发展机遇,在旅游产业和文化赋能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孙中山纪念馆新馆,为打造钟山风景区文旅融合IP、“环紫金山博物馆聚落”增添区位特色和文化魅力。
(二)总体目标
实现创建国家三级博物馆目标后,我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定位是争创国家二级博物馆,成为国内较有影响的知名纪念馆。坚持以党建促馆建,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作用,通过陈列展览、研学社教、文史研究、征集保管利用、两岸交流等工作,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博爱志愿服务基地功能与作用,聚焦聚力“品牌建设”,服务景区文化事业发展。
(三)具体目标
1、打造馆陵合一的陈列展示、服务中心
新馆拟与中山陵深度融合,严格落实中央两办及中宣部要求,将新馆《世纪伟人——孙中山》基本陈列打造成立足全国和具有国际影响的精品展览,馆陵合一,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中山陵与纪念馆的对外影响力。
2、打造孙中山思想研究中心
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景区文化资源,加强中山思想研究,积极做好学术交流与课题研究,以中山思想研究为突破口,深入研究、提炼总结孙中山及中山陵的核心价值、当代影响、时代作用,同时做好钟山文化解读与宣传工作,让研究成果服务于景区发展建设。
3、打造海峡两岸交流中心
发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优势,发挥好中山陵历史和情感纽带作用,做好两岸文化宣传工作,积极做好台胞的接待工作,拓展两岸青少年的交流平台,通过“文化入岛”,增进与台湾方面的交流交往,同时积极加强基地交流互访。
4、打造文物史料征集保管中心
在现有文物资料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文物征集渠道,加强史料购买与征集。改善当前文物保管的管理模式,将藏经楼建设成为孙中山纪念馆文物保管中心,建成文物数字化展示中心,对馆藏文物进行活化利用。
5、打造文教旅研学社教中心
作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认真学习领会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注重基地的全面建设与创新发展,坚持发挥资源优势,不断丰富研学社教形式,拓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国近代史、孙中山精神与个性化教育的实践领域,创新文创产品开发,开拓思想文化宣传方式,围绕“博爱”志愿服务品牌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活动主题。
(四)具体举措
1、管理服务智慧化
新时代,新形势,在场馆管理和建设发展方面,全面体现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场馆建设、安全生产、文物保护、陈列展览、文史研究、社教宣传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提升智慧管理和建设发展水平。
2、文物征集系列化
通过5年时间,逐步形成孙中山奉安、中山陵建陵及历史沿革、孙中山思想三大系列,在这三个方面成为国内比较全面的文物史料库。(1)孙中山奉安系列,继续征集孙中山逝世前后、1929年奉安大典前后筹备及奉安大典当日相关照片、文物及资料。(2)中山陵建陵及历史沿革系列,计划征集相关文物、照片、资料。(3)征集孙中山博爱思想和实业计划等方面的手迹、文物史料,做好研究和展示工作。
临时展览专题化
未来5年,临时展览将在保证数量的同时,提高展览质量。重点围绕以下三个主题:(1)介绍孙中山生平、史迹及思想;(2)介绍中山陵建设、沿革及各部建筑。除此之外,围绕民国名人、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孙中山亲属及追随者、中山陵附属建筑等,也都是展览进一步挖掘和展示的重点。(3)与景区发展密切相关的主题等。主要方式包括自主策划、与国内外孙宋纪念地联合策划举办、引进兄弟场馆展览等。
4、文史研究分众化
文史研究方面顺应时代潮流,对广大游客进行分众化文化宣传,在两方面进行努力,(1)继续深入研究,争取每年都有省市级重点课题,积极在省市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将学术性与趣味性、科普性相结合,根据景区“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出版普及性文化读物,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向来景区的游客提供文化的解读和宣传。
5、爱教活动品牌化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持续打造中山陵的“博爱”品牌,创新形式和手段,通过开展“流动的纪念馆”“博爱使者在行动”“博爱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同时通过开展特色共建、研学社教,进一步拓展教育功能。
6、对台交流常态化
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中山陵的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对台文化交流,丰富提升宁台文化交流的内容和层次,针对不同人群规划不同的交流方式,促进两岸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打造系列对台交流的文化品牌。
7、媒体传播国际化
在媒体宣传方面,一方面创新宣传形式,大力加强“云游钟山”线上项目,将景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通过网络的形式让广大游客知悉。加强“云展览”的发送,通过生动、活泼的网络展览宣传景区的历史文化,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的国际传播效能,扩大纪念馆和中山陵在国际上的对外影响。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全国爱国主义基地建设,提升景区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中山陵作为孙中山的陵寝所在地,在海内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应强化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开展一系列有规模、有影响、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巩固“博爱”品牌系列。目前我馆正在积极策划各类体验式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夏令营,成立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基地等,争取做成品牌活动,促进广大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为南京市打造国际性人文都市贡献力量。
2.彰显景区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巩固景区在全市大旅游格局的品牌地位。加强孙中山思想、民国文化等方面的文史研究工作,充分挖掘中山陵、民国文化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彰显景区在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文化特色与优势。在宣传营销方面要适应新形势,开创新思路,通过充分调研确定旅游客源地,从而调整营销策略和重点,针对不同媒体的特点,整合力量,制定相对系统完整的宣传营销方案。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景区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一个单位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应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比如文史研究人员、文博研究人员、文物鉴定专业人员、文物保护专业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外文导游讲解员等,完善政策激励机制,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能创造空间。改革现有分配制度和评价制度,造就一批行业一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孙中山纪念馆
2020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