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网站
在城市中心,为孩子们留一片森林;在孩子心中,为城市种一片森林。清晨的薄雾还没完全散去,紫金山的林间已经传来阵阵童声。这节没有围墙的“开学第一课”,课本就是整座森林。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20周年,新学期伊始,让我们走进这堂特殊的森林课堂,一同探寻南京的生态治理密码。
一座山 一座城
紫金山之于南京,不是城郊的远山,而是真正的“城中之山”。31平方公里总面积,森林覆盖率高达76.8%,这里是1000余种植物、1600余种动物的家园,拥有1359株古树名木——占南京市总量的61%。
从六朝古都到文学之都,再到如今的特大型城市,紫金山见证了3100多年建城史,始终与这座城市的命运紧密相连。它既是千万市民的“城市绿肺”,也是承载城市记忆的“文化地标”。
为了让下一代读懂这座“母亲山”,今年,共青团南京市委联合中山陵园管理局共同推出“美丽中国·青春行动”——2025“你不知道的紫金山”青少年生态保护系列活动。数百名中小学生走进紫金山,近距离观察动物生活习性,亲身体验古树监测,看如何将治理成效化作四季之美,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在真实世界里探寻课本之外的绿色答案。
从“看山”到“守山”
“林长”是什么?当孩子们提出这个问题时,一场身份的转变已经发生。“林长制”——这一中国生态治理的创新制度,在此被浓缩为一次亲身体验。孩子们不再是景区的“客人”,而是山林的“主人”。
他们沿着巡护路线,观察植被、记录物种,抽象的“生态红线”“责任体系”具象为脚下的巡护路线。“原来护林员叔叔们每天要走那么多路,光靠他们是不够的,每一个人都要保护紫金山。”享受优美环境的权利,与维护环境的责任,是一体两面。此刻,孩子们有了更真切地体会。
从“网红路”到“活档案”
如果说身份转变是视角之变,那么对场景的深度解读,则是一次认知的深化。梧桐大道是南京著名“网红路”,但此刻在孩子们眼中,它有了新的内涵。“胸围320厘米,树龄101年,健康状况良好。”他们扫描二维码,读取梧桐大道百年梧桐的数字档案,这条路从风景变成了可以触摸的历史。
在中山陵,孩子们仰望那些苍翠挺拔的雪松。科普老师告诉他们,这是南京的市树。雪松为何代表南京?刚正不阿,不畏霜雪,不仅象征着城市风骨,更浓缩着南京的绿化历史。
紫金山上1359株古树名木,每一棵都有这样“一树一策”的养护方案:1张身份证、1个户籍地址、1份档案、1个管家、1次全面体检。古树名木“五个一”背后,是一个城市如何运用科学与精细,守护流淌的生命历史。
保护一只蝴蝶,要先保护一株草
在紫金山密林深处,正上演着一个关于中华虎凤蝶的“生态传奇”。这种被誉为“昆虫国宝”的美丽生命,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生存状况一度岌岌可危。经过南京紫金山长达十余年的科学修复与生态守护,它们终于重新回到了这片故土。
中华虎凤蝶主要栖息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南京正是其种群分布的核心地带。2018年,国内首次同步调查的结果令人揪心——仅有83只个体被记录。转机始于2019年,紫金山一片25.5亩的土地被划定为中华虎凤蝶专属保护地,开启了更系统、更精细的庇护行动。
“看,这就是杜衡——虎凤蝶幼虫唯一的‘饭桌’。”跟随着老师的讲解,孩子们正认真观察着这种不起眼的小草。
目前,紫金山已成功移植杜衡一万多株,并在保护地周边持续补种紫花地丁、二月兰等蜜源植物,为成虫提供补给。努力终见回响——在今年4月的中华虎凤蝶保护地联合监测调查中,共在40处杜衡上发现618只幼虫及卵。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要真正保护一个物种,不能只着眼于个体本身,更需守护其生息繁衍的整个家园——从一草一木,到一花一蜜,再到整片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完整。而这,正是紫金山生态保护实践给予孩子们的深刻启示。
结语:种下一颗未来的种子
生态兴则文明兴,当一个孩子开始关心城市中一棵树的健康,理解一个物种的生存逻辑,并愿意为改善另一物种的环境而付出劳动时,“生态文明”便不再是悬浮的口号,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与准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今天的答案,也是明天的方向。“开学第一课”,种下一颗绿色的种子。它将在四季更迭中生根发芽,伴着孩子们长大,也伴着这座城市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