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网站
当你还在梧桐大道抢机位摆造型的时候,机智的小伙伴已经在钟山找到了一些很新的打卡点了。沿着梧桐大道走到美龄宫的路口右转直行400米你就可以看到一个崭新的文化空间——望山街。
近日,山山采访了望山街规划设计总设计师、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与城市空间研究中心主任陈卫新,他从文化、艺术、历史的角度,为我们介绍了望山街的 设计理念。
紫金山从古至今,都是南京访山休闲的首选之地,明代宋濂《游钟山记》就是当时的一篇实景描述的美文,时至今日,望山街的规划设计也是依据着紫金山的生态人文环境创新发展呈现,通过登山步道进行不同空间业态的设计表达,为市民及广大游客提供更有体验度的文旅服务美学场景。
望山街分别修了翠微亭、清风明月亭、七字亭等,这些亭子通过不同的修建形式、不同的使用方式,紧扣钟山文脉,以点带面,为南京文旅形象创新式的塑造了系统生动的独特风貌。
翠微亭取名直接来自于明代宋濂《游钟山记》,清风明月亭是宋元丰七年,苏轼访王安石,王安石与苏轼钟山山道并行的一种纪念。山道上的七个亭子,则取名“七字亭”,是望山街森林艺术街区的“露滴”计划,七字亭由原先的售卖亭改建而成,如同从枝头落下的七个露珠,圆形通透,隐入山林。强调了紫金山一以贯之的“生态观”与美学思想。七字亭分别取名:圆、凝、会、澈、如、恬,隐,增加了文化展示的公共服务功能,让广大游客在登山过程中,享受旅游配套服务的同时,更能感受得到南京“文都”气质与钟山文脉。
望山街的露滴艺文空间(七字亭)将定位为文艺赋能城市旅游的新地标,将生活美学、文化艺术、旅游服务三者有机结合,通过情感消费的形式,与森林画廊一起体现出紫金山开放的、极具时代特色的林下空间美学与情绪价值,成为望山街山道中的新亮点。
正如一首诗中所说,“圆凝会澈如恬隐,小坐成禅可望山。”七个微展馆分别对应的汉字,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新时代文旅发展的需求密切结合,相得益彰。
“圆亭,凝亭,会亭,澈亭,如亭,恬亭,隐亭。”每个亭子的美学意象与功能业态都不一样。比如圆亭,表现的是“落花如雨”,以雨花石欣赏销售为特色。凝亭表现的是“一香凝然”,以香道文化为特色。会亭表现的是“会山雅集”,以书画艺术赏析为特色,既是咖啡飘香的惬意之地,又是书画艺术的展览馆,墨香与咖啡香交织。澈亭表现的是“心思澄澈”,业态以美龄粥形象呈现,甜美养生的粥品为登山者拂去疲惫。如亭喻意“如如不动”,业态为南京小吃,沉稳与包容方能获得情绪的平衡。恬亭喻意“恬淡平和”,业态以冰糖葫芦为特色,冰糖葫芦带来的甜蜜与欢乐,传递恬然的生活气息。隐亭则是表达“隐形于心”的愿望,希望打造的“阅读与聆听”图书室能隐于山林,成为“南京世界文学之都”最微小也是最静谧的城市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