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钟山资讯 > 动态信息

青春风采传薪火 钟山文脉续华章——明孝陵博物馆实习札记
来源:中山陵园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08-08 14:55  阅读次数:

七月的蝉鸣漫过明孝陵的红墙,两位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启航计划”实习生,与这座浸润着六百年历史的博物馆撞了个满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们的实习故事,看如何用青春书写与文化的盛夏之约。

幕后深耕:于细节处见坚守

初入博物馆,前辈们专注的身影便成了最生动的“第一课”。他们会为一句导览词的措辞反复推敲,为一幅配图的选择斟酌良久,为厘清一段历史而反复查阅文献。

邱爽回忆道,在参与《敕封祥瑞:普度明太祖长卷图与永乐盛世》展览策划时,研究员们将历史的碎片细心拼凑,让沉睡的文物在展柜中重新焕发生机。这份对钟山文脉的坚守,让我懂得博物馆的意义远不是文物的容器,更是文明的守护者。

办公室是博物馆日常运转的中枢,基础性事务看似琐碎,却关乎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在这方面工作中我收获颇丰——从公众号制作推送,到文字报告的撰写、校对,再到会务场地布置……极大地锻炼了我的信息处理和团队协作能力。”林思敏这样感慨。

台前互动:在活动中传递温度

社教与研学,是博物馆最具“烟火气”的角落。在这里,文化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能被触摸、被参与、被分享的温暖存在。

文化传播与交融:在“跟着汉字游玄武”等活动中,我们尝试用英语为外国留学生讲解汉字故事,引导他们在陶印上体验刻字。看到他们专注投入的神情,真切感受到文化传播是双向的理解与交融。

非遗传承的活力: 策划和执行“非遗一日营”及“非遗体验营 绽放明孝陵”活动,让我们近距离接触烙画等传统技艺。孩子们学习时专注的眼神、义卖时兴奋的笑容,让我们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年轻一代中传承的希望与活力。

研学实践的拓展:从观摩江苏凤凰新华印务集团的书籍印刷研学,到协助组织“昆虫夜观”活动,不仅拓宽了知识面,更学习了如何设计、组织能让参与者深度体验文化魅力的研学项目。

行走感悟:在实境中读懂历史

实践出真知!参访南京投石科技实践实境课堂,我们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视野一下子开阔了。漫步在明孝陵的神道上,走过钟山文学馆、孙权纪念馆,一路苍松翠柏间总能读出历史的厚重。博物馆就像一扇窗,让钟山文脉的微光照亮每一个求索的灵魂。

南京师范大学林思敏说:

这个夏天教予我,原来文化传承从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编辑器里的反复斟酌,是非遗课堂上的用心组织,是对待每一项工作的认真细致,更是前辈们倾囊相授的温暖传承。新时代青年大有可为,有责任和义务为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有生力量!

南京师范大学邱爽说:

五周实习时光匆匆而过,感谢与各位师友的相遇,你们温暖真诚的接纳与毫无保留的指导,让我得以更贴近地观察、更深切地理解这些沉默的见证者,更感受到了对文化遗产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热忱。孝陵又一秋,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馈赠,继续探寻历史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