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网站
2025 年3 月5 日(农历乙巳年二月初六)16时07 分16 秒,此时太阳到达地心视黄经345°,斗柄指甲,我们迎来乙巳蛇年“惊蛰”节气。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三个节气,立春以后天气渐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的动物,即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所以称之为惊蛰。
惊蛰在历史上又被称为“启蛰”,“启”有开启、启发之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雷。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西汉时期,启蛰改名为惊蛰,这大概率出于避天子名讳所需。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西汉的第六位皇帝刘启继承帝位,史称汉景帝。因景帝其名为“启”,故而将启蛰中的“启”字改为与其意义相近的“惊”一字。
《礼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了惊蛰三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时节,桃花红、李花白,越冬的候鸟随季节迁徙归来。世间万物历经寒冬蛰伏,随着一声惊雷声响,春风乍起,草长莺飞,神州大地始而复苏。
倚北斗,望角宿。惊蛰前后,待到夜幕降临,璀璨夺目的冬季星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西沉。而到了晚上9点左右,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我们即将能够看到一颗白色的亮星在隐隐约约的闪动着,它就是角宿一,也是室女座α星。
“角宿”是二十八星宿当中的第一宿,也是东方苍龙的第一宿,观察它最好的季节是在春季或初夏。在夜间想找到它,我们可以借助北斗七星的指引。朝东北方天空看去,有7颗亮星,它们组成的形状宛如一把勺子,且其周围没有其他更亮的星,这便是北斗七星了。找到北斗七星后,将斗柄的3颗星组成的曲线往南延长约4倍,会发现有一颗明亮夺目的星星,它是大角星,继续沿着弧线延长相同距离,遇到另一颗亮星,这便是“角宿一”了,这颗星的视星等1等,亮度为全天第16。
角宿星官包含角宿一和角宿二两颗星,分布在一南一北。南边的是角宿一,北面不远处的那颗就是角宿二了。在隋代出现的、中国古代重要天文学著作——《步天歌》中,第一句就记载了:“两星南北正直着,中有平道上天田”。在这两颗星星中间,还有两颗星星,分别是“平道一”与“平道二”。平道二星与角宿二星垂直交叉,这四颗星星呈“十字”状分布。
由于岁差的原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天赤道与黄道相交的秋分点正好位于角宿两星中间的位置上,因此人们在这里设置平道二星,意味着秋分时正好昼夜平分。而角宿与平道这四星组成的十字,恰好标志着二十八宿从这里开始。
九九艳阳天,春暖花开时。我国民间从冬至日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每九天为一个九,当数完九个九天,即九九八十一天,那么就意味着冬日寒气已尽、迎来春暖花开。
2024 年的冬至时间为2024年12月21日,这是“数九”开始的日子,整个“数九寒天”的周期为2024年12月21日至2025年3月11日,3月11日是数九的最后一天,3月12日植树节我们即将迎来“出九”的第一天。九九尽,惊蛰至。今年的惊蛰正值九九的第三天,这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和煦的暖风吹拂过钟山这片土地,林间已然换上一副春日新装。映入眼帘是各色花朵与植株,明媚鹅黄、粉黛阑珊、清脆嫩绿、雍容绛紫,装点着花朵的枝条随风摆动,谱写出一首春和景明的交响乐。蛰伏了一整个冬日的鸟兽鱼虫,伴着春雷声撕开被凛冬包裹着的外壳,于山野间渐渐舒展身姿,与百花共舞一支春之序曲。
早春时节气温尚不稳定,自西北而下的寒流与东南季风交替吹拂,天气忽冷忽热。大家在享受春日温暖、游览山间美景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好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