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426090410/2024-62525 | 信息分类: | / / |
发布机构: | 中山陵园管理局 | 生成日期: | 2024-08-12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对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第1184号代表建议的办理意见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市政府办公厅:
经研究,对宋燕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提出如下办理意见:
尊敬的宋燕代表,您关于加快推进“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南京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的关心重视。经我们认真研究,对您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将“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建议
2023年3月,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启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更新工作的通知》,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开展申报工作。期间,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多次召集市文旅局、市规划资源局、中山陵园管理局等有关单位专题研究,深入讨论拟申报项目。2023年7月19日,江苏省文物局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对拟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最终决定将“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南京明代都城遗址”两个项目报送国家文物局待审。据初步了解,预计2024年6月国家文物局将正式公布更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我们将进一步与国家文物局有关部门沟通汇报,全力争取“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二、关于以更大力度指导做好“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期工作的建议
“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具有时代特征性、文化经典性、丰厚内涵性和世界意义性,其遗产价值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世界遗产申报“三个有利于”原则,我们将持续开展遗产价值的挖掘、研究和阐释工作,为今后“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极做好前期准备。
(一)发挥南京市政府的申报主体作用,加强申遗工作的统一领导和规划协调。建议市政府牵头组建申遗专门机构,牵头制定“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申遗行动方案等工作计划,配套制定相关地方规章,协调利益相关方,保证申报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同时将“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申遗工作,列入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计划等发展规划,并适时委托专业技术团队,开展《世界文化遗产(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申报文本》等申报材料的研究和编制工作。
(二)多途径多角度深化遗产价值研究。建议由申遗专门机构牵头,定期组织召开文物、历史、建筑、规划、世界遗产等多学科领域专家学者会议,对“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的文物保护、考古调查、文史研究等工作,进行深入研究讨论,准确评估遗产价值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进一步提炼其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价值和意义,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好充分的研究论证准备。
(三)落实文保规划有关要求。2023年,“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的管理主体中山陵园管理局,已委托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中山陵保护规划(2019—2035)》,并报送至国家文物局审批。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保护管理规划,明确遗产保护管理、协调机制、阐释展示、旅游开发压力应对、风险防范、监测预警、利益相关者协调等规划内容,并加大落实力度。
三、关于加大“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的建议
我们深刻认识到,对照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标准,在“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方面,还存在旅游影响压力大、遗产价值未得到充分展示、文物活化利用不足、文物利用方法途径亟需创新、国际传播能力亟待增强等不足之处,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一)加大“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文物保护修缮力度。我们将认真落实已上报待审的《中山陵保护规划(2019—2035)》要求,组织开展中山陵祭堂、音乐台、孝经鼎、墓道等建筑本体及附属设施修缮或检测工作,建设安防补盲系统以及遗产监测平台,同步做好遗产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建议国家及省市文物、财政等主管部门在项目立项、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二)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行业交流。积极开展国内乃至国际间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中山陵的文物价值及其在当代文物保护利用的社会影响力,调动社会参与保护利用的积极性。加强对媒体宣传、大型展陈、重大活动等内容的详细策划,推动中山陵保护利用与南京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融合发展。
(三)加强科技支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中山陵保护利用传承以及展示利用方式融合创新。在现有的专业出版物基础上,编制适合于不同领域、不同读者、不同题材的各种宣传品,如介绍中山陵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内涵的通俗读物、影像资料等电子出版物。
(四)优化遗产价值展示方式。充分利用现有展陈设施及周边已建成展示设施,采取展陈展示与本体展示相结合,深化展示层次,方便游人参观。结合拜谒中山陵的历史线路,紧扣陵园路至中山陵陵寝建筑的展示核心,辅以纪念建筑为核心的周边遗存,形成中山陵完整的展示线路。
再次感谢您对“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后续我们将通过合适方式,向您通报“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申遗进展情况,也热忱欢迎您实地走访调研“中山陵及其附属建筑”,并与我们做进一步的深入沟通和交流。
中山陵园管理局
2024年4月17日
联系人:中山陵园管理局办公室王晶
联系电话:1364515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