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网站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索 引 号:    426090410/2021-49828 信息分类:     / /
发布机构:    中山陵园管理局 生成日期:    2021-05-19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142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文  号:     关 键 词: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142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关于市侨联李春鹤委员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基于创新名城战略,推动以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园为核心的空间规划发展”提案收悉,结合景区实际情况及我局目前重点工作,经研究,提出如下协办意见,供你单位参考:

紫金山玄武湖地处城市中心,山水相依、雄秀兼具,文化遗存丰富,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作为城市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公共空间、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目的地,是彰显南京山水城林独特风貌、美丽古都鲜明气质的标志性区域,是“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重要承载地。基于创新名城战略,为推动以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园的空间规划发展,应提高站位、立足实际,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度推动紫金山玄武湖聚合资源、整合功能、融合提升,打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独具美丽古都魅力的城市中心公园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一、有关重视培育创新名城的软区位要素,将城市中心公园的建设与提升创新名城战略的空间品质结合起来

一是依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待批稿)规划控制要求,加快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园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完善钟山风景名胜区服务设施,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将钟山风景名胜区打造成南京的生态核心、文化核心、游赏核心,城景共生共融,“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联动发展,成为服务市民的共享空间和品质卓越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二是系统梳理“一山一湖一城墙”既有景观,收集文献资料,征集文物实物,建立历史文化名录,做好景区文化显性表达和文化交流,充分展示景区文化内涵,彰显其精神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提升景区认知感和辨识度,为存续文明基因、推动景区繁荣提供重要支撑。

三是用好“互联网+”,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业态,不断拓宽景区文旅要素“外延”,将“商、养、学、闲、情、奇”、“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紧密结合,重点打造环紫金山博物馆聚落,形成融合型、体验式旅游产品体系。积极探索跨行业、跨区域、跨时空融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模式,举办国际性节庆会展、文学典故寻访、亲子互动文娱等活动,建设“全国一流旅游研学基地”,实现由传统的观光游向度假游、研学游、文化游、康养游等多元业态转变。

二、有关强化城市中心公园的溢出效应,构建公共空间网络,推动创新空间一体化发展战略

一是推动空间格局整合。依据紫金山玄武湖规划保护建设指挥部所做的规划设计国际咨询,加快推动规划成果法定化,对紫金山玄武湖明城墙周边景观建筑风貌控制、特色塑造、交通组织进行全方位、系统性规划,着重优化空间布局,盘活低效用地,完善板块功能;立足历史城市景观规划理念,发挥自然、生态和人文优势,规划建设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公园城市绿心,加快实施紫金山、玄武湖连接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营造“山湖牵手”的一体化景观;打通山湖连接通道,构筑以地上驳载观光为特征的旅游交通和以城墙、绿道为主的慢行系统闭合双环,将明城墙、九华山、鸡鸣寺、北极阁、月牙湖等资源“串珠成链”,构筑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线路,实现景区旅游一体化联动;推进交通专项、林相设计等专项规划编制,改造孝陵卫等交通节点,构建“一纵四横”交通格局;围绕“保护、提升、更新”策略,开展建筑景观方案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推动规划成果落地落实;推进东入口、北入口等旅游配套建设,完善城景交融服务功能。

二是推进旅游产业体系整合。以紫金山、玄武湖、明城墙为中心依托,融合周边玄武、秦淮、栖霞、紫东四地全域旅游发展要素,创意策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动核心区中部、东部、北部、南部大型旅游服务中心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区域商业街区、宾馆民俗、交通集散、人文展示、观光休闲、餐饮购物、景观环境等功能,拓展文化产业门类,通过对“一山一湖一城墙”整体打造,并与周边区域产业进行融合,形成资源、人口、产业集聚效应,以提升周边景观质量,更好地服务城市营商环境,更多地吸引集聚顶尖创新人才,形成“文化+旅游+城市”的文旅商产业集群,打造“环境美丽、产品丰富、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产业发达”的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融合示范区、文旅消费示范区,让优质生态与先进科技浪漫邂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三是加速新消费时代的体验升级。景区立足“新文旅、新消费、新体验”场景打造,基于文旅产业发展的多个有效支撑点,通过邀请业内专家、同行多维度、综合系统性的研讨,探究文旅产业发展。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积极邀商请商,专注景区旅游生态圈打造,创新创造了长生鹿苑、明孝陵VR地宫探秘、无人机空中观景、紫金山探险乐园等一批新消费项目,将生态、文化、科技、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区域与世界融合,使游客获得更多元、立体的感官体验。

四是打造世界一流的建筑空间。坚持国际视野、高点定位,对标世界级地标建筑,打造世界一流的建筑空间,将景区建设成为传世建筑集中展示区。针对山湖连接不够、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精细化程度不强等问题,重点围绕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文博建筑等三类项目,统筹推动实施重点项目,加强景区设施管养维护,精心设计、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切实补齐基础建设、生态环境等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市民游客体验感和舒适度,丰富城市中心公园环境与功能品质。

三、有关积极探索景区建设与周边城市开发的利益分享机制,实现杠杆效应

目前已完成紫金山玄武湖规划保护建设指挥部班子组建工作,并以此为主导,统筹市级部门、板块及景区周边保护、开发建设之间的关系,开展政策研究、规划设计、宣传推介、项目建设、生态整治、文化保护等各方面工作,统筹风景区范围内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及周边外围保护地带的协调发展工作,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价值,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赢的局面。

四、有关突出数字技术在文旅融合战略中的作用

实施智慧景区一体化顶层设计方案,用数字技术赋能“一山一湖一城墙”高质量发展,推动大钟山风景名胜区宣传营销、旅游导览、智慧票务等智慧景区系统的全面互通互联,让文旅生活更便捷、更精准、更高效,形成“乘数效应”。

一是提供智慧服务。与互联网文旅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推动探索数字旅游发展,深化智能售检票系统、客流车流识别系统、云旅游服务等平台建设,推广电子票、云排队等网络消费新方式,提升数字化预约能力,推动景区游览服务“线上化”;发展“互联网+展陈”新模式,打造一批博物馆、纪念馆数字化展示项目,开展虚拟讲解、艺术普及、交互体验等数字化服务,让广大市民游客共享优质文旅产品的便捷服务。

二是加强智慧管理。借助数字监控、人脸识别、定位巡更等技术,建立突发事件全影像记录系统,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为景区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管装上“千里眼”。借助大数据分析,了解游客需求和产品质量满意度,开展精准营销,优化资源配置,拉动景区“二次消费”。以智慧管理优化人力资源安排,倒逼“流程再造”“岗位再造”,实现精细管理、降本增效。

                                                                             中山陵园管理局

                                                                              2021年5月12日

联系人:钟曦   85769027、13913016701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