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网站
近日
@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 的微博后台
收到了一封来自河南游客的感谢信
字里行间的真诚,不仅记录下10月4日在景区突发不适时被救助的经历,也让我们看到“博爱钟山”背后,那些默默守护的身影。
致钟山风景区的感谢信
尊敬的中山陵园管理局领导、景区工作人员及值班医师:
您们好!
我是一名来自河南的游客,此刻怀着无比感恩与温暖的心情写下这封信,既是为了向10月4日在贵景区救助我的所有工作人员表达最诚挚的谢意,也是为了记录下这段让我铭记于心的温暖经历。
当天上午11点左右,我和家人从梧桐大道徒步前往中山陵游览,因出发前未出现身体异样,一路赶来不觉饥饿未及时进食,登至中山陵顶刚排队观陵时,便开始感到头晕乏力、恶心,浑身冒冷汗,眼前发黑。起初我以为只是短暂的疲劳,想停下休息片刻,可刚扶住身旁的栏杆,身体便不受控制地向前倾倒,后自己跌跌撞撞返回,晕倒在入口石凳上。幸而工作人员(南京城市管理执法:SA1017)及时发现了我,他当时正在维持观陵入场秩序,看到我晕倒后及时拿出对讲机联系了值班医生,后一同和赶来的家人将我扶至中山陵顶的休息室。
短短几分钟,景区医务室的值班医生(南京市某职工医院主治医师:王大尉医生)便带着急救箱赶到现场。他没有丝毫慌乱,先是快速为我测量血压、血糖,询问家人当时的情况,初步判断是中暑、低血糖引发的晕厥后,立即取出仁丹让我服下,并转移至休息室。在二次晕厥后,又当机立断喂我服下两只葡萄糖口服液,期间多次给我测量血压,及时关注数值变化。待我意识逐渐清晰后,王医生耐心询问我的病史和当天的饮食情况,细致地讲解低血糖晕厥的应急处理知识,还特意叮嘱我后续游览时要按时吃饭,及时补充能量,并帮我安抚照顾同行的孩子。在我休息转安的半个多小时里,几位工作人员时不时过来询问我的身体状况,帮我扇扇子祛暑。“感觉头还晕吗?”“现在感觉怎么样?”“不要起来,再休息休息。”……现场工作人员的耐心与关怀,像冬日里的暖阳,驱散了我因突发意外产生的紧张与不安。
回想整个过程,从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到值班医师的专业救治、细致叮嘱,再到景区工作人员的贴心照料、全程陪伴,每一个环节都让我感受到贵景区对游客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工作人员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心与爱心。他们没有因为这是“小事”而懈怠,也没有因为我的狼狈而疏忽,而是用专业的能力、温暖的态度,为我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这次中山陵风景区游览之行,原本是为了领略这里的山水风光及人文历史,却因这场意外,收获了比风景更珍贵的感动。贵景区不仅有秀美的景致,更有一群心怀善意、履职尽责的“守护者”,他们就是博爱精神的具体写照,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欣赏美景、感悟历史的同时,感受到关怀与温暖,触碰到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人文底蕴。
最后,再次向所有帮助过我的景区工作人员、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编号:SA1017)和值班医生(南京市某职工医院主治医师:王大尉)致以诚挚的感谢:谢谢您们!
由于我当时意识不佳,未能及时当面表达谢意,医生的姓名和执法人员的编号是我爱人记下的,其余工作人员很遗憾未能记下。他们的专业与善良,是这座城市最闪亮的“名片”,我将铭记于心。在此,衷心祝愿中山陵风景区发展越来越好,让更多游客收获美景、收获历史、收获感动!
此致
敬礼!
河南游客:刘女士
2025年10月9日
王医生的暖心回复
当我们把这封信转给中山陵园管理局职工医院王大尉医生时,他谦虚的一笑“这就是一件很正常的小事啊”。他表示:“这就是我日常工作中很平常的小事,国庆游客多,每天都会服务很多游客。看见有人不舒服,赶紧处理、让人家缓过来是应该的。”之后,王大尉医生给刘女士写了一封回信:
尊敬的刘女士:
您好!非常感谢您的来信,这让我深受感动。
作为景区医疗站的医生,保障每位游客的健康是我的职责所在。您能及时康复,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当时情况紧急,您能积极配合治疗,也非常感谢您的信任。看到您转危为安是我最欣慰的事。这不仅是我的工作,更是一份责任。您现在身体感觉如何?低血糖恢复后也需要多注意调养。
近期请注意休息,保持规律饮食,特别是早餐要营养充足。外出游玩时建议随身携带几颗糖果或小零食,有备无患。
希望这次小插曲没有影响您对景区的美好印象,期待您下次再来时,能拥有一次更加愉快的游览体验。
祝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这份温暖的互动,是景区里“双向奔赴”最真实的样子:刘女士将救治之恩记挂于心,用一封信表达感谢;王医生尽责救治后,依然惦记着叮嘱她注意身体。工作人员用行动守护游客安全,游客用感恩回应每份付出,这份双向的善意与理解,让景区的风景更添温度,也让平凡日子里的守护更有意义。
救治现场
有点甜的SA1017
信里提到的城管队员SA1017是中山陵园管理局行政执法支队一大队队员袁伟,在今天发稿前联系上他时,电话另一头他气喘吁吁,说刚从另一场救助现场下来,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就在今天11点左右,他帮助了一位80多岁身体不适的老人。
关于救助这位河南游客,袁伟回忆,当时巡查时看到一位30多岁的女游客独自躺在石凳上,上前喊她时已经意识不清。袁伟发现后和王医生一起进行救助,将游客搀扶到室内,直到游客慢慢恢复意识,他又赶紧帮忙联系了南京市急救中心120车辆,精准引导他们直接将车开到离现场最近的地方,确认游客能安全送医才放心离开。
救治现场
“平时处理游客不舒服、突发疾病,都是这么做的,夏天天热的时候,一天要帮好几个中暑的游客。”他说话的语气轻描淡写,认为这只是自己该做的寻常小事。“双节”期间,仅袁伟一人就先后救助了十余名有需要的游客。
更让人暖心的是,他总习惯在口袋里自备糖果——因为巡查期间常遇到像低血糖的游客,能随时掏出来给游客应急。这份细心,始终贯彻在他每一次匆忙又坚定的救助中。
博爱救助 使命必达
自景区交通优化提升措施实施以来,我们的服务也一直在提升和完善。道路优化是为了让游览更顺畅,而从紫金山山脚到山顶,景区服务的提升是为了让安心不缺席。
今年假日期间,景区在核心区域设立4处医疗救护点,分别位于中山陵博爱广场、祭堂、钟山风景名胜区游客中心及明孝陵金水桥。并安排50余名救护志愿者参与服务保障,与景区医务人员协同开展工作,统一着装、专业值守。同时,在一线景点票口配备急救小药箱50余处,满足即时应急需求。国庆期间共救护游客775人次,涵盖外伤、扭伤、发热、腹泻、低血糖、高血压、心绞痛等多种急症。每一次快速又稳妥的处置,让游客在顺畅游览的同时,更添一份安心。
其实,袁伟和王医生的温暖善举,并非偶然。背后是钟山风景区“博爱救护志愿队”20年的坚守——这支队伍成立于2015年9月,从最初的70余名队员,如今已发展到近百人,所有队员均来自于钟山风景区各岗位一线职工:有票务工作人员、执法人员、观光车司机、园林工作人员等等,他们热衷于公益事业,自愿利用业余时间为景区救护事业做出贡献。
他们的服务不仅覆盖景区日常——节假日里,总能看到他们救助身体不适的老人、不慎摔伤的孩子或有其他需求游客的身影;还延伸到大型赛事中,连续在南京马拉松等活动上,他们帮运动员处理腿部抽筋、放松肌肉、补充补给,用行动传递温暖。
其实不管是袁伟还是王大尉医生,对于所有的景区人来说,让游客在钟山玩得安心、感受到温暖,是我们最想做的。
现在紫金山正在上演最美的秋景,景区人会以最真挚的服务,期待更多朋友到来,在这里看风景、品历史,收获属于自己的温暖回忆!
请相信
每一份善意都会被珍藏
每一次守护都会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