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资讯

下马坊修缮顺利完工 南京明孝陵焕发时代新韵
来源:中山陵园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3-07-21 15:50  阅读次数:

明孝陵神道绵延两公里,开创帝王陵寝新规制,作为神道开端的下马坊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下马坊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孝陵入口的标志性建筑。下马坊柱高7.85米,横额宽5.26米,额面正反刻有“诸司官员下马”六字楷书,指示各级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体现了明孝陵的威仪与尊崇。

现存下马坊牌坊为断裂石构件拼接而成,因当时工艺条件所限,加之多年的风雨侵蚀,石牌坊出现了内部箍筋锈蚀、表面溶蚀裂隙扩大、基础不均匀沉陷造成的石柱倾斜等病害问题。

修缮前

下马坊修缮工程于2023年2月初进场,6月底全部完工。本次修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从根本上解除了下马坊牌坊的安全隐患,按照 “最小干预”的原则,在修缮中尽可能地保护了文物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一、纠倾加固

针对牌坊立柱倾斜,采用应力解除方法进行纠倾加固。全面运用国内先进的智能化DMS系统进行实时动态化监控,同时在立柱上按照设计要求增设振弦应变计,实时动态监测文物本体的应变变化。

修缮中

修缮后

二、地基基础加固

针对文物基础沉陷,基础周围土体与立柱基础脱离,采用新增环梁的增大截面法加固基础,即在原独立基础(承台)四周设置环梁,并通过整体浇筑形成“目”字结构体系,使其连接形成整体。

修缮中

修缮后

三、牌匾修复补强

针对牌坊匾额存在贯通断裂的病害,对断裂处进行修复后,在匾额外框加设不锈钢箍进行结构补强。

修缮中

修缮后

四、裂缝修复

文物裂缝内部注浆采用高粘结性灌注材料,起到粘结加固的作用,外部表面则利用水硬性材料及同质石块粉末混合后封闭。

修缮中

修缮后

五、文物表面清洗修复

采用毛刷、竹签、手术刀等工具进行清理,对于顽固污染部分则采用易挥发、无残留的有机溶剂进行清理。

修缮后

在明孝陵申遗成功二十周年之际,下马坊修缮工程顺利完工,让600年的下马坊焕发新生机的同时,也是申遗成功二十年来,钟山风景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不断守正创新、实践笃行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