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网站
世界遗产明孝陵历史积淀深厚、名胜古迹繁多,吐纳风云,饱经沧桑,史料丰富,人文荟萃,是古都南京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闻名海内外的旅游胜地。2021年,中山陵园管理局启动志书编纂工作,经过三年的文献研究、档案查阅、资料收集和走访交流,在明孝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之际,特别推出了《明孝陵新志》。
明孝陵从选址、营建及落成之后,其600多年间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抒发情怀、表达感慨。刘基、宋濂、顾炎武、孔尚任、姚鼐等无数大家名流,都曾写过千古传颂的华章诗篇。1934年6月,王焕镳先生编纂的《明孝陵志》由南京钟山书局出版,从而使明孝陵首次拥有自己的专志。此志虽然锐意穷搜相关资料,仍不免有所疏漏。1934年以后,迄今近90年,明孝陵及与其相关的人和事多有变化,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有关明孝陵的各项保护、管理、利用、发展工作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次编写的《明孝陵新志》进一步梳理了古都文脉,挖掘世界遗产明孝陵科学、文化、生态、旅游、社会等方面价值,全面反映明孝陵管理、保护、整治、修缮和研究成果。
明孝陵历史文献宏富,资料繁杂,已有王焕镳先生《明孝陵志》珠玉在前。此次编纂《明孝陵新志》,专家学者和编写人员不忘《明孝陵志》筚路蓝缕之功,注重体例、史料、内容等方面的创新,上溯汉魏,下迄今朝,梳理历史原貌,凸显现代风貌。
“新志”之“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新在理念。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翔实、实事求是地记录明孝陵不同历史时期的保护、管理情况,注重史料的丰富性和文献的准确性,对引用文献内容进行认真校对,尽量做到无误、少误;同时研究了明孝陵形胜、规制、礼仪等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阐述了明孝陵的遗产价值和发展成果等,以期让更多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滋养。
二是新在范围。
此次编志涵盖的地域范围从明孝陵墓本身扩大到了紫金山区域,乃至南京市域,将明代功臣墓、公主墓的相关内容也做了收录,如此则更加系统、全面,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明孝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是新在内容。
1934年《明孝陵志》仅有形胜、规制、丧葬、谒祭等七个篇章,此次修志在继承前辈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明孝陵各个历史时期的史料,收录了最新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包括1934年以后至2022年的相关史料,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申报世界遗产、环境综合整治、文旅事业发展等重大历史事件情况,同时还配以精美图片。可以说,此次志书内容比较丰富、资料比较全面,参考研究价值也比较高。
《明孝陵新志》分为《概述》和正文十一章,其中《概述》对全书的基本内容作了历时性解说与概要性分析;第一章《沿革》介绍了明孝陵建立之前及宝志和尚墓葬“宝公塔”迁出的缘故;第二章叙述陵墓主人朱元璋和马皇后生平;第三章写陵寝的营建过程及规模布局;第四章介绍明孝陵丧葬礼仪、殉葬制度、祭祀礼制及谒陵仪制;第五章叙述明清以来直到现代对明孝陵的守缮管理;第六章讲述历代与明孝陵有关的历史人物,其中有明代帝王宗室、开国功臣,也有文人墨客、高僧大德、史家名贤;第七章简述明孝陵附属墓葬,包括太子东陵、嫔妃墓、陪葬功臣墓等,附述南京地区的明代公主墓、太监墓;第八章反映明孝陵的申遗历程及环境营造;第九章概述明孝陵景区生态建设,包括生态资源及生态变迁、森林培育、园林建设及科学研究;第十章陈述明孝陵景区文旅事业发展,包括文旅资源、文旅设施、文旅经济以及文旅宣传、研学活动、志愿服务等;第十一章汇集明代以来有关明孝陵的赋颂、论记、诗词等艺文作品。
《明孝陵新志》正文后的《附录》部分,将与明孝陵有关的历代史志文献、本纪传记、碑刻墓志进行了整理。《明孝陵新志》的编纂,除了采辑包括《明史》《明实录》《明会典》《国榷》《明通鉴》《肇域志》《清一统志》《康熙江宁府志》《嘉庆江宁府志》《同治上江两县志》,以及明清笔记、文集、晚清档案等资料,还充分利用近代以来的档案资料、近年来的考古调查资料及最新研究成果,插图选用精美照片,补充说明之外,也为书籍增添色彩。
2023年,恰逢明孝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此时编纂出版《明孝陵新志》是南京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对明孝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再研究、再深化,更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展示中华文明的具体实践。
*实际内容、版式以最终出版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