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资讯

走遍钟山 | 探幽明东陵遗址
来源:中山陵园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3-09-04 10:50  阅读次数:


不期朱夏尽

凉吹暗迎秋

立秋已过

几场雨水冲刷了夏日的暑气

钟山风景区热门景点游客依然络绎不绝

但钟山的小众景点同样值得一游


如您有兴趣

不妨在梧桐大道信步游访

兴许就能与某处遗址不期而遇

留下属于自己的钟山记忆


今天让我们一起

探幽明东陵遗址


孝陵之东的神秘陵墓

【明东陵鸟瞰】

梅花园外接桃花,十里香尘漫紫霞。

已道名山僧占尽,林深更有帝王家。

这处“帝王之宅”指的就是明孝陵。200373日在巴黎举行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大会决定,将南京的明孝陵和北京的明十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收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次申遗的成功,翻开了南京古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篇章。

明孝陵气势恢宏,陵区内还有诸多附属墓葬,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这座东陵。从明孝陵陵宫出口,一路向东,步行大约5分钟,您就可以到达明东陵遗址。

明东陵与明孝陵毗邻,北依山地,南临平岗,孝陵的第二道御河从陵园东侧向西南流过。陵园坐北朝南,所有建筑呈中轴线分布,南北纵深94米,东西总宽49.80米,从南到北由两进院落构成。

东陵的地面建筑早已在湮没在历史尘烟中,现在的遗址公园里保留有台基、台阶、路面、踏跺等遗迹,陵园的排水设施也基本保存完好。漫步其中,四周古木森森,大明风华尽在其中。


敦厚仁善之君:懿文太子朱标


那么这座陵园所葬何人?熟悉历史的观众们应该可以推知,这里葬的就是懿文太子——朱标。

朱标(1355—1392),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他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朱标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登基,朱标被正式立为皇太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标奉命巡抚陕西,考察西安一带是否适合建都,待他返回京师后“献陕西地图,遂病”。史书中记载他“病中上言经略建都事”,可见其勤政有为。

(明)姚广孝纂修:《大明实录(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勤政仁厚的太子,依然没抵挡住疾病袭扰。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朱标病逝,太祖哀恸不已。八月,朱标祔葬在孝陵东侧,谥“懿文太子”,其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登基,年号建文,史称惠帝,追尊皇考(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

建文帝即位后即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靖难之变大小战役数十次,前后持续四年,双方都损失惨重。建文四年(1402),朱棣攻下帝都应天,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明成祖夺位后取消了朱标帝位,复称懿文太子。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得到恢复的社会经济又带来了不小的破坏,后世评之,常有人认为如果朱标未死且顺利继位,也许这场人祸就不会发生,但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假设。

现世朝堂的权力斗争,也一并祸及入土之人,东陵的地位不断下降,大约从明中期开始,东陵已日渐破败,明后期终成废墟。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片断础颓垣,似无声诉说着前朝往事,让人唏嘘。



考古发掘揭开陵园旧事


1998年,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合作进行明孝陵考古,东陵作为孝陵的重要附属墓葬,其考古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

19995月下旬到20005月下旬,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对懿文太子陵进行了一年多的野外考古发掘。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一大批建筑构件及其他遗物,包括享殿和享殿前门所用的大型石雕柱础、角柱石、台阶石、月台台基阶条石,绿色、黄色、彩色琉璃构件,并有生活遗物青花瓷片、残陶器及古钱币等。其中以琉璃构件最为精美,包括黄釉或绿釉龙纹勾头、素面勾头、龙纹、西香莲纹滴水,彩釉螭吻、套兽、蹲兽等。此外还有施黄、绿、黑等不同色釉的板瓦、筒瓦、通脊等构件。

2023年出版的《明孝陵图录》对明东陵出土构件介绍】

考古发现,东陵由两进院落组成,第一进院落包括寝园大门、享殿前门以及环绕两侧的弧形园墙;第二进院落中心建筑为享殿,东、西、北三面有园墙围护,寝园以北约300米处是隆起的宝顶。东陵宝城及宝顶尚未勘探,但从寝园以北断面上观察,明显具有人工填土夯筑的痕迹,经过精密磁测技术勘测,其范围南北纵深达多300米。据明代文献记载,东陵尚有具服殿、神厨等建筑,与孝陵相比,所缺唯方城与明楼,这可能与建文帝尚未来得及建造有关。

从布局上看,东陵采用孝陵制度,只是规模上有所缩小,建筑内涵有所减省。值得一提的是,孝陵与东陵被置于同一陵域内,与孝陵合用一条主神道及御河桥。故而学者们推测,北京明十三陵共用第一位皇帝陵寝的神道,并成为后世历代皇帝共用神道的制度,应从明孝陵承袭而来。

明东陵的陵寝建筑虽为一座皇太子陵的建制,但明东陵也已具备了明代帝陵的历史地位,故而有学者将其称为“明代第十九座帝陵”。

陵寝建筑

既蕴含了古代技艺的精华

也投射着古人对生命的思索

钟山漫步

诸君不妨移步东陵

一感往事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