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资讯

明孝陵申遗成功20周年纪念数字藏品正式发售
来源:中山陵园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3-07-17 16:00  阅读次数:

数字藏品·明孝陵四方城

随着科技手段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文物的观赏有了数字化的新手段。在明孝陵成功“申遗”20周年之际,钟山风景区以四方城(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作为独立IP,等比例创作了数字藏品,并在鲸探平台上发行。

穿越大金门北行70米,是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碑亭南向偏西20度,与大金门朝向趋同。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底边长26.86米,为国内现存碑亭之最。碑亭采用砖石砌筑,其下部为石质须弥座,高1.46米,束腰处浅雕椀花,须弥座之上为砖砌。四面各开券门一洞,高7.42米,宽5.13米。亭顶部于清代损毁,所存四壁残高8.84米,内望通天,故俗称“四方城”。

亭内正中竖立“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身高4.80米,宽2.26米,厚0.80米,正面刻朱元璋生平事迹,全文2746字,文由明成祖朱棣所撰,字为书家楷书阴刻,书法优美,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碑帽高1.90米,宽2.54米,厚1.03米,正反两面雕有蟠龙火珠,气势雄浑,技艺精湛。碑座龟趺高2.08米,宽2.54米,长5.15米,“隆脊而昂首,蟠尾而藏足”。整碑通高8.78米,是南京地区明代碑刻中最大的一块。碑亭南面正门前石阶中央,嵌有陛石一块,长3.60米,宽1.59米,其上浮雕云龙狮球,刻工精细。

在神道上设神功圣德碑,始于孝陵,其撰述及建筑之制,为北京明成祖的长陵所继承。清世祖陵寝孝陵也沿用了这一范式,不过是在同一碑上以满汉两体文字刊刻相同内容。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在明英宗时期经过一次重建。据《明英宗实录》记载,宣德十年(1435)十月壬寅,明英宗朱祁镇“闻孝陵神功圣德碑损裂,令中官阮简同翰林院侍书程南云往同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少保户部尚书黄福等,督工匠重建之”。

由于多年的风雨侵蚀,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身、碑座上已有多处裂纹,碑刻碑文字迹趋于模糊。依据碑亭遗存结构,结合北京长陵碑亭资料,可推断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应为重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为了防止侵蚀日益加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2年,中山陵园管理局对神功圣德碑亭进行了加顶保护。

本次数字藏品的制作,通过激光扫描对四方亭及内部的碑体进行了数字建模,并通过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呈现了碑亭的样貌。

本次明孝陵-四方城数字藏品在鲸探平台上的发行时间为2023年7月11日12:00。届时,广大数字藏品爱好者以及对明孝陵感兴趣的游客可通过支付宝搜索鲸探,并在藏品大厅内购买,也可以支付宝扫描文末二维码,进行购买。